监管压力:循环经济的转折点
1
生态设计法规(ESPR):
ESPR 自 2024 年 6 月起生效,要求到 2030 年产品设计必须耐用、可修复、可回收。 它还禁止销毁未售出的商品。
2
生产者延伸责任(EPR):
自2025年1月起,品牌必须建立独立的纺织品回收系统,不再采用焚烧和填埋处理。
3
包装与包装废弃物管理条例(PPWR):
为了在2026年8月之前建立统一的再生材料市场,品牌必须追踪包装废弃物并融入循环原则。
4
这些政策背后隐藏着一个严峻的现实:
全球 80% 的纺织废料未被回收,凸显了循环经济基础设施的迫切需求。
战略应对:开拓循环创新
1. 自建材料再利用平台
HUGO BOSS 的 Eightyards:该子公司于 2025 年成立,将剩余面料重新用于制造新产品。
其 B2B 市场销售优质滞销材料,目标是跨行业纺织品回收。
LVMH 的 Nona 来源:该平台以折扣价出售未使用的奢侈面料(例如丝绸、皮革),不包括品牌标识。
2. 投资纺织品回收初创企业
Zara 与 Circ 的合作:Circ 的专利技术将涤棉混纺回收为 Circ® Lyocell 纤维。
其首家工业工厂的目标是到 2028 年每年回收 30 万吨。
H&M 与 Syre 的合作:Syre 计划在全球建立 12 家工厂,每年生产 300 万吨再生聚酯纤维。
H&M 的 6 亿美元交易确保了长期可持续的材料采购。
Lululemon 和 Samsara Eco:Samsara 利用酶回收技术将尼龙 66 和聚酯分解为不含化石燃料的原始级材料。
纺织品回收的未来
欧洲的监管风暴正在加速从线性经济模式向循环经济模式的转变。优先考虑纺织品回收、投资酶技术并采用生态设计原则的公司将会蓬勃发展。对于泉州优尔新材料有限公司来说,此次转型为其供应T2T面料和塑造无浪费未来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机会。欧盟法规、循环创新和循环经济可持续材料的融合不仅仅是生态合规,更是未来时尚产业的蓝图。